东意智库

朱承册:电视剧“爆款时代”需要内容引爆

新闻摘要:这是一个追求爆款的时代。荧屏上下也忽如一夜拿“爆款”说事。“太子妃”是爆款,《琅琊榜》是,《欢乐颂》是,还未开拍的《如懿传》,1500万1集的售价,不是也得是了。可是,就如“某宝”的各种山寨货特别爱标榜自己是“爆款”,在电视剧创作突然进入“爆款时代”之时,很多公司、资本追求“爆款”的方式如同刻舟求剑,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吃相还很可笑。

那么,为什么电视剧创作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突然就进入了“爆款时代”呢?这跟资本主导的视频网站内容崛起一脉相承。众所周知,“互联网的特点本身就是单品为王”,在本轮“付费模式”的疯狂一搏中,这种特性表现得更加极致。首先,只有像《太阳的后裔》等这样最热门的内容,才有可能拉动会员增长,而粉丝和观众只会为最有热度的剧集付费;另一方面广告商面对这样的作品也显得格外慷慨,心甘情愿大方支付相比普通剧集数倍的溢价;第三,一旦成为“爆款”,盈收的空间就豁然开朗,拍续集、周边产品、演员升值,可谓“赢者通吃”。侯鸿亮谈为什么《欢乐颂》在没有成功先例和市场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也要预设拍三季的模式时就提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盈利。

想当“爆款”本身没有错,可是就像每一次资本的风吹起,大多数人又会跟着凌乱,这一回也没例外。这股疯狂的追逐中大家似乎忽略了,所谓“爆款”没有一个是预置的,恰恰是拒绝模仿前作,有一点点突破市场的创新,才是上述热门作品能够“引爆”市场的原因;而现实中,很多人却自作聪明地想要复制“爆款”,例如比着前作找所谓“流量演员”,多高的片酬都不惜代价;比着前作寻找所谓成熟IP,某些网络作者作品严重参差不齐,但因为有一部红了,其他的就跟着鸡犬升天;比着前作找热门题材,仙侠、盗墓、罪案,到处是题材撞车的惨烈车祸现场……更有甚者,因为互联网流量、点击率的造假成本较低,市场上现在很多是靠人为刷流量、买点击率才造就的“大剧”,“开播当日点击数过亿”、“播出量数十亿计”简直成了标配,网络时代电视剧的通货膨胀真是令人咋舌。可怜的是,全天下的剧都敢以“爆款”自居,但是99%,观众没听说过。“爆款”洗礼之后,“爆”掉的只有钱包、信誉、观众的耐心。(摘自《北京青年报》2016年7月4日《“爆款时代”来临 追求“爆款”有错吗》)

意象点评:在互联网把一些电视剧创作者、投资者的梦想照进现实面前,当一夜成名的创作心理刚好与扒着眼睛满屏找爆款的消费态度不谋而合时,我国电视剧市场注定将迎来一番新景象。

不可否认的是,爆款产品带来的流量价值足已让人垂涎,那些通过吸引点击率挖掘、变现电视剧经济价值的商业模式也是合理选择,但是如果刻意为了点击率,不惜自导自演自唱出“爆款”的做法无疑太过功利,将损害电视剧市场的有序发展,而当噱头、炒作、明星效应远大于电视剧内容本身的时候,也就不是“爆款”了。

所谓的“爆款”,不是自居的,也不是通过烂俗的手段渲染出来的,而是靠电视剧本身质量决胜,每部爆款作品均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人物性格有特色、故事情节直逼人心是其必备特征,是能够真正让观众产生心里共鸣的电视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