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刘传军:文化与科技“结缘”应摸清开发模式

文化资源是体现区域文化实力的基本要素,也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源头。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以及3D、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全息、现代声光电、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文化资源开发开始进入创新化、时尚化、数字化、共享化的全新时代。目前,国内外文化资源与科技融合开发的常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数字博物馆模式

这种模式是主要是针对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资源,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实体博物馆以三维立体方式呈现于网络上。

敦煌研究院是国内较早实施“数字博物馆”的代表性机构,2006年就开始实施“数字敦煌”工程。该工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莫高窟外形、洞内雕塑等一切文化遗迹,以毫米的精度虚拟,游客可以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研究+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的模式,既满足看艺术真品的需求,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有效化解了旅游参观和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数字博物馆”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最领先的文物保护和展示技术之一,在国内除了敦煌之外,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响堂山石窟等也都进行了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数字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

这一模式大大促进了场馆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对实体博物馆数字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的整合、加工、提升和频繁更换,使博物馆真正进入到与观众全方位交互的新阶段。

2、在线艺术品模式

这种模式是利用超高解析像拍摄技术、动画渲染技术、街景技术、数字图像制作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等,将书画艺术品进行数字化读取,或加入动画元素进行二次创意加工,然后放到网络平台,供网民欣赏。

谷歌公司推出的“谷歌艺术计划”是这一模式的代表。谷歌使用特别设计的街景全景拍摄“小推车”,对一些精选的美术馆内部环境进行了360度全方位拍摄图像,当这些图像完美结合起来,便可让参观者顺畅浏览博物馆内超过数百个展览厅的内部景象。其中有些图片是采用十亿像素级的超高分辨率的图像捕捉技术进行精细拍摄的,观众能够极为清晰地观察作品的笔触与其他细节,这是在现场参观无法做到的。

另外一个代表是“数字故宫”工程。2014年,故宫推出了动画版《雍正行乐图》,“萌萌哒”的四爷颠覆了大家对皇帝拘谨严肃的传统印象;2015年1月,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App正式上线,当天即获得App Store编辑推荐。2016年7月,腾讯与故宫博物院宣布建立合作,以故宫博物院经典IP形象或相关传统文化内容为原型,探索传统文化IP的活化模式。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将助力故宫产生更强的文化辐射力。

在线艺术品开发模式不仅可以让艺术品走出“深闺”,有效扩大受众范围,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其衍生价值,随着众多与艺术相关的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艺术展览展示方式将面临颠覆式突破。

3、文化科技演出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运用虚拟现实,全息互动投影、立体幻影成像等交互展示技术,沉浸式环幕、球幕、天幕立体电影制作技术,数字影院设备和播放技术,多媒体幻影表演等舞台展示集成技术等,将各类文化资源进行重新创意、编辑,在舞台上展示呈现。

这类模式的代表企业是华强集团。2015年,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承担的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大型全景式球幕系统〈西游传说〉》通过了文化部科技司验收结项,该系统通过软件控制、虚拟现实、娱乐仿真、人机交互、平台运动、演员演绎等手段,填补了我国球幕影院技术空白,代表了国内数字演出领域的领先水平,是实现文化资源与科技进行融合开发的典型代表。

实景演出是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目前这一领域,对现代技术的依赖也越来越明显。《印象·刘三姐》启用了当时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工程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工程,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对刘三姐和桂林民俗文化及山水文化进行了优美呈现;威海《神游华夏》除大量运用现代高科技声、光、电、影外,还首创360度旋转巨轮观众席,生动展现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精髓。

4、大数据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等,实现对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存储、传承与开发。

2014年,甘肃搭建了“数字甘肃文化产业平台”,该项目旨在解决全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文化保护难题,通过建设数据库、文化数据云服务平台和文化应用交易平台,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数字技术,对文物、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古籍典籍、书刊等进行加工处理,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达到保护传承、创新共享的目的。

浙江省也成立了数字文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该平台上,有西湖文化资源库、浙江民国图书网络版、浙江文丛网络版、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中国大运河全媒体文化资源库等特色数字化产品,对依靠口传心授方式流传的文化遗产、正在消失的传统技艺、濒临毁弃的珍贵文史资料进行数字化记录和集成,为用户提供专业化和结构化的文化资源检索服务。

大数据模式是对文化资源分析挖掘、共享和有效利用的有效手段,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有重要意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画作鉴别、古文献修复、历史文物分析等,可以对残存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自动修复;同时,大数据技术也对改善文化数据整体框架上存在的碎片化的状态、消除信息孤岛有较大价值。

小结

在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各地都在加强对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工作,但地方节会、衍生品、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文化资源应该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飞的更高、更远。但从另一角度看,科技的过多介入,也会使一些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化艺术品失去其原有意象和情感,在推动文化资源与科技融合开发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科技绑架文化的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