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数据勾勒出传统媒体的“落寞背影”和新媒体的蓬勃生机。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显示,60.8%的新媒体用户将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作为近三个月中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58.9%的用户将手机新闻客户端作为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
“虽然新技术带来了媒体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最重要的仍然是准确、真实和公正。”金融时报亚洲区主编吉密欧·安德里尼直言。
巨变之中,世界各国传统媒体或是改革新闻生产方式,或是和新技术“强强联合”创造新格局。纽约时报全力开发电子订阅,与科技公司展开合作,一改连年亏损的局面;每日电讯报探索的“中央厨房”生产模式为人津津乐道。“内容为王”“媒体融合”“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多方共识。
在许多资深传媒人看来,媒介融合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学习、相互推动、相互融合的过程。传统媒体应从新闻传播和媒体运营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数字化时代,传统媒体不应再以印数为核心,更应关注影响力的改变。
金融时报总编辑巴伯认为:“传统媒体转型,不仅是工作流程的转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我们的DNA里充满了数字和技术。”澳大利亚天空新闻台运营和数字化总监凯莉·梅里特指出,在媒体行业,技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不但能增强媒体自身的优势,还能使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提高渗透率和占有率,成为传统媒体成功转型的“秘密武器”。
数据新闻、可视化作品、VR报道……技术进步带来新闻产品创作思路的深刻改变,也令媒体在报道形式上有了多种选择。
从报纸到产品,从读者到用户,从“卖报纸”到“卖服务”。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重视用户的个人体验,尝试与用户加强互动沟通。
巴西红网总编辑伊纳西奥·科埃略认为,不少传统媒体在制造、生产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中缺乏与用户的互动,但现在的年轻人渴望的却正是跟媒体互动。增加表达意见的渠道,建立和他们的联系是媒体发展的“第一要义”。
2015年底,英国广播公司(BBC)旗下的研发部门开发了名为“视觉感知媒体”的项目,通过移动应用收集信息数据,根据用户喜好自动生成视频推送内容。在从“读者”向“用户”转化的过程中,纽约时报专门成立了“消费者洞察组”,将用户点击、评论、转发都纳入统计范围,读者的阅读动机和习惯成为投递个性化消息的标准。(摘自《人民网-人民日报》2016年9月1日《传统媒体直面新技术 内容为王思路变革用户至上》)
意象点评:在新闻传媒产业迎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新媒体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传统媒体要有新活法。
首先,横刀立马,主动拥抱新趋势。之于广播、电视、纸媒,现代互联网、数字化及其他可视化、体验性技术并非洪水猛兽,更不是催命符。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既要将自己视为“学生”,主动去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新做法,又要敢于接受挑战,扮演好“先行者”的角色,积极利用新技术改变新闻生产模式、用户体验方式,争取成为新闻传媒领域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未来领袖。
其次,品质沉淀,树立内容权威。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媒体要一贯坚持新闻本色,在内容上持续深耕,追求新闻真实、分析深刻、见解独到、材料新颖,拒绝色情、暴力、低俗和虚假,让自身成为行业的榜样和“照妖镜”。
再次,放下身段,离用户近一些。“让大众变为用户,将用户变为粉丝”是传统媒体的取胜之道。内容方面,邀请用户参与内容的采集、撰写和监督评论,考虑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内容服务;市场方面,给用户送的不仅是一份报纸,还是一份关怀,并且通过频繁的、新鲜感的交流和体验活动,与用户进行一次次有温度的感情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