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胡守柏:从《人民的名义》看优质IP的突围

《人民的名义》展示了我们政策审查正在变得更加宽容,这或许是我们文化繁荣、百花盛开的第一颗种子。

 作为文化从业者,可以堂而皇之地以“专家的名义”观看一些娱乐文学和影视节目——“这个电视剧为什么这么火?我得去研究研究!”

 2017年以来,现象级的电视剧出现了两部,一部是《三生三世》,一部是《人民的名义》。一个大老爷们看《三生三世》,脑补一下总觉得怪怪的,所以也没有发言权。幸好有部“尺度很大”的《人民的名义》可以观摩,一看之下,果然不得了,虽然节奏略显拖沓,但一班老戏骨把角色演绎得极富张力,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社会从官场生态、到威武城管、暴力拆迁、低矮信访窗口,甚至到小学生腐败,剧中无不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Picture1.png

这样一部电视剧为什么能在中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它能突围成为一个什么层级的IP存在?

 在《为什么马云和王健林会成为大热IP?》中我们提到,一个优质内容成为IP从内在上来说需要“五有”,但从外部来看,优质内容需要突破价值主张、政策审查、迎合受众三角组成的框架,即意识形态、道德评判、IP化三面墙,才能形成一个优质IP。                                              


2.png


意识形态: 一个IP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根源在于价值主张。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人民的名义》颂扬的“清官”治理,但中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并不是“清官”治理,而是建立一种机制,即让更少贪官出现的法制和机制。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在无论哪一种文化中英雄都是最显著的符号,如果要往这条路上走,也要以“人民的名义”建立这样一个机制的英雄为线索。从目前剧集来看,《人民的名义》一直小心奕奕在意识形态上保持平衡,勇于提示社会黑暗面的同时,以打造有血有肉的“清官”形象为核心,这样的定位略显激进,虽然没有触及终极命题,但已经引起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3.png

 有未经证实的传言说《人民的名义》将出第二部,而第二部中达康书记也被腐败,如果发生这样的变化,可以说整个剧精神内核将发生变化,将会对意识形态形成极大冲击,而关于这个命题的探讨,可以将整个剧集升级为超越当年《渴望》、《平凡的世界》剧集的存在。

 道德评判:一些内容之所以火热,其实质在于迎合了在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中被人们视为低下的一些欲望。从快播被禁,《太子妃升职记》下架事件,范冰冰版《武则天》脖子以下镜头全删,对受众需求的迎合和政府政策审查多次交锋,且不说谁胜谁负,但可以看出在中国独有的审查体制下,视听内容并没有成熟的分级管理体系,一味地迎合受众存在极大的风险。《人民的名义》视角为反腐,既迎合了普通老百姓窥视政府高墙内发生政治事件的欲望,又不触及政策审查问题,可以说是比较稳健的选择。

 IP化:所谓的IP化,即将PGC价值主张,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予以呈现。《人民的名义》由周梅森担任编剧、李路执导,众多老戏骨倾情演绎,在中国反腐浪潮中播出,情节跌宕起伏,比起小说更真实体现中国社会和政治生态。而其IP化做得也算成功,话题足、传播力强,微博微信上大量的评价文章,而达康书记表情包、相关文章更是在网络上广泛覆盖,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表现,《人民的名义》在意识形态上“尺度很大”,迎合了当下反腐形势需求,IP化态势良好,取得当前的影响力可谓水到渠成。

 

4.png

碰壁效应:优质内容自带势能,在碰到意识形态墙、道德评判墙时,会产生碰壁效应,正是通过这样不断产生的碰壁效应,将高墙一步一步往外推,而我们整个的文化内涵也随之潜移默化。正是这样,我们看到《人民的名义》官场生态时,看到《七月与安生》的姐妹情时,再也不会视之如洪水猛兽,而会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有更多的理解、宽容和反思,这个社会才变得多元和自由。

 很多人都在说中国没有世界影响力的IP,这个影响力缺乏更多指的是针对欧美发达国家而言,我们的文化没有形成国际生态,只是在华语文化的小圈子里自弹自唱。当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有影响力的IP不断产生“碰壁效应”,中国的整体文化内涵才会更加丰富、更有深度,我们的精英才可以真正获得“文化自信”。《人民的名义》展示了我们政策审查正在变得更加宽容,这或许是我们文化繁荣、百花盛开的第一颗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