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意智库

胡守柏:从“U”态到”生态”

U盘化生存

 U盘化生存是罗振宇提出的一个老概念了,在这个概念中罗振宇强调互联网时代的个人应”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这样才能成为独立成活的个体。但近期他在节目中也提到,自己想法也总在变化,所以现在已经不提了,又办公司又办APP,开始做平台了,做了自相矛盾的事情。

Picture1.png

为什么罗胖不提做U盘,变成做主机了,甚至变成做平台了?难以得知真实想法,不排除一开始提这种想法纯粹是噱头,以吸引眼球,但后来为什么没有持续坚持这个概念,推测无外乎几种原因:一种是接口不一致,“一夜情”固然刺激,但质量难以保障,信任机制建立难,索性固化下来;一种是U盘找主机,主机找U盘都需要时间和谈判成本;还有一种原因是,U盘容量太小,发展受限。这几种原因在科斯《企业的本质》中都有所提及,只不过是旧瓶装新酒,体现在罗胖所经营公司秉持理念的变化上了罢。

生态化发展 


2.png

  生态化发展是另一个命题,以乐视提出来的概念“生态化反”为最,包括腾讯、阿里等公司,但从目前国内外所谓“生态型”公司来看,做法差异很大,以几个典型公司举例:

 腾讯:腾讯多平台,既有微信、QQ这样的大平台,也有应用宝等APP,也有阅文集团、腾讯新闻这样的媒体平台,同时还拥有的自己的游戏工作室,有孵化创新平台。庞大的用户体系、内容创作体系、渠道传播体系、商业变现体系,叠加在一起的能力,成为目前国内每个互联网创业公司都爱恨交织的一家巨头。

 阿里:可以说是目前平台基因最强的公司,从一开始的阿里巴巴促成交易,到淘宝联系千万卖家,到支付宝,到打造内容和娱乐板块,每一步都是为商家赋能,形成了庞大的线上线下联动平台。

 乐视:以“新物种”“开放闭环的生态系统”“生态化反”等新名词为业界侧目,由云服务、内容、大屏、手机、体育、汽车、互联网金融这7个表面上看毫不相关的产品,按照“平台+终端+应用”序列整合垂直生态链,但过快的扩张造在现金和业务、管理上造成一定的困境。

 BAT的成功,导致各种各样的平台都提出要做生态,甚至互联网行业有一个说法,就是“产品型公司值十亿美金,平台型公司值百亿美金,生态型公司值千亿美金!

 从以上案例,如果以通常生物学意义上的”生态”特性,如生态链、自我修复、物种丰富、适者生存等检测那些“生态型”公司型,有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只能称之为伪生态、劣生态。

 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U盘化生存和生态化发展,其实体现了从个体到系统化的两个极端。个体是极端逐利的,既要有家中闲妻的安稳和亲情,也想有“小三”、“一夜情”的新鲜和刺激,而生态是无目的的“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一个企业,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上的企业,逐利是其天性,也是悬挂于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7年3.15晚会上曝光第一枪指向“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这家网站的医疗机构、医疗名人等词条存在虚假宣传,信息的准确性真假难辨”。其实这样的逐利性对用户权益的侵害一直存在——早在2010年3Q大战,两家公司从弹窗到屏蔽互相攻讦,视用户体验为粪土。多年以后,当年的平台纷纷变身为“生态”,仍然不能有所收敛,2016年”魏则西事件”百度在社会上造成的重大影响。

3.png

 除了这些表面上的侵权事件,业内人均知道,不管在哪个平台、哪种生态上,均存在大量的“潜规则”,而这些“潜规则”则不利于中小企业创新,且给平台声誉造成了伤害。相信这样的情况,过去一直有,未来还将一直存在。

 少一些逐利

 罗振宇说“我就是个商人!”,而商人的天性是贪婪的,对企业利润的渴求,很多时候让公司不管不顾,铤而走险,但这种逐利是短期的,并不能长久。还是任正华说得好“人生还是要咬定自己的优势特长持续去做。刚才那个同事说我们做芯片不挣钱,人家做半导体的挣大钱,但是挣大钱的死得快,因为大家眼红,拼命进入。我们挣小钱怎么死呢?”华为未来将每年投入30%做研发,只是为了长期的、合理的利润。

 始终认为不管是传统的电视广告,还是搜索引擎上的排名,都是一种过度逐利的做法,只有把产品、把服务做好,然后把这些好的宣扬出去,一个组织这样的运营顺序一定不能变,既使先投入广告、做营销,也要迅速把产品质量、把服务提升上去,这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而不管是“平台”企业,还是“生态”企业,把精力和利润用来监督和控制平台上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用来帮助每个平台上的企业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才是“王道”。

我想这才是张小龙之所以受人膜拜的原因。难道我们真的都要到了七十岁,“无欲则刚”的年龄时,才能像张瑞敏那样“为了创新而创新”?